具有“商品性”的柑橘,先不管口味如何,起码外观一定要“好看”。十一月柑橘中熟品种进入采收期,晚熟品种也进入转色期。在收获的季节,一个病害开始进入发生高峰,不好防治,且对果实外观品质影响巨大。 长满“麻子”的柑橘,想必商品价值也不会高。这个病害就是黑星病。
黑星病的为害症状柑橘黑星病又称黑斑病,属真菌性病害,主要为害果实,特别是近成熟期的果实,以密闭果园发病为害严重。 ▲叶片为害症状 常发生在老叶上,通常呈圆形,中央稍四陷,褐色至灰白色,常常有黑色的分生孢子器着生,病斑周围有明显的黄色晕圈,易与红蜘蛛为害混淆。 ▲果实为害症状
黑斑病菌主要侵染幼果,幼果期不显症状,若幼果发病严重会引起果实脱落。果实膨大期至成熟期在表皮开始出现病害症状,但不会引起果肉腐烂。 柑橘黑星病主要有三种类型,分别是黑星型、黑斑型以及病毒型。黑星型与黑斑型的区分是依据果树上病斑的大小,同一颗果子上可能会同时存在黑星型与黑斑型两种病斑,黑星型或黑斑型发展到最后就成了病毒型。不管是哪个类型,都严重影响了果实的外观和品质。
发生流行特点
柑橘黑星病为真菌病害,有性阶段为柑橘球座菌,无性阶段为柑橘茎点霉。 其病原具有两个特性:①病菌的寄生性较弱;②病原菌具有潜伏侵染特性,一般在谢花后的一个半月内侵入幼果内,壮果期和果实将着色时显现症状。 流行途径 ● 病菌以病斑上的分生孢子、子囊孢子、菌丝体等在病叶、病枝、病果上越冬。 ● 次年环境适宜时,放出大量的分生孢子和子囊孢子,主要借风雨、昆虫传播,落在寄主植物幼果、嫩梢上,萌发芽管进行侵染。 ● 病菌侵入后,其菌丝体受抑制而潜育,潜育期3~6个月。 ● 果实近成熟时,菌丝体迅速生长扩展,受害部位出现病斑,病斑上的分生孢子器放出分生孢子,进行再侵染。 流行规律 高温有利于病害发展和症状的表达,降雨量影响子囊孢子的释放,病害严重程度与降水量密切相关。 春梢期:叶片(发病较轻,温暖高湿则重) 谢花期:幼果(严重时落果) 夏梢期:叶片和果实(叶片发病常比春梢期重) 膨果至转色期:果实(显现症状) 贮藏期:果实(变黑腐烂) 流行原因 ● 高温多湿的条件下,发病严重,在闷热的天气尤为严重。 ● 肥料不足、缺乏有机肥、地下水位高、环境郁闭、管理粗放、树势衰弱的果园,该病发生严重。 综合防治方案 ①加强对柑桔树体的土肥水管理,增施有机肥,疏松培肥土壤,注意氮、磷、钾肥的配合施用,配合使用黄腐酸有机肥,促进树体健壮生长,增强抗病能力。 ②对郁闭的果园、树冠,进行间伐或大枝修剪,改善通风透光条件。低洼积水地注意排水。 ③秋末冬初结合修剪,剪除病枝、病叶,并清除地上落叶、落果。
|
![]() |
主办单位:重庆市万州区果树技术推广站 承办单位:重庆市万州区佳橙农业开发有限公司 协办单位:重庆市万州区柑橘产业联合体 地址:王牌路68号米妮大厦主楼17楼C室 电话:0086-023-58494949 18680925313 E-Mail:webmaster@zgwzxc.com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