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州区2020年度高素质农民教育培训 工作方案
为扎实有效地开展高素质农民教育培训工作,根据《重庆市农业农村委员会办公室关于做好2020年度高素质农民教育培训工作的通知》(渝农办发〔2020〕108号)和《重庆市农业农村委员会、重庆市财政局关于做好2020年市级农业专项资金项目管理工作的通知》(渝农发〔2020〕21号)文件精神及相关要求,结合我区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深化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重庆提出的“两点”定位、“两地”“两高”目标、发挥“三个作用”和营造良好政治生态的重要指示要求,紧紧围绕万州区实施“双百亿”工程目标和打赢脱贫攻坚战,按照以农民为中心、服务产业、注重质量、适度竞争、创新发展的原则,培养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高素质农民队伍,促进农业转型升级、农村持续进步、农民全面发展。 根据重庆市约束性任务清单和万州区资金统筹的实际情况,2020年万州区高素质农民教育培训1100人(其中专业生产型和技能服务型850人、产业扶贫带头人200人、建卡贫困户50人);选送市级农业经理人培训15人、市级师资培训5人、青年农场主培训20人(其中2020年新培育5人,提升培育2019年15人)。于2020年12月10日前完成全部培训任务。 二、工作重点及要求 (一)明确培训对象及任务 按照重庆市分级分层培训的要求,专业生产、技能服务型(专业种养加能手)培训,侧重生态环保与农产品安全、电商营销、专业技能、专业服务、职业素养、新成果(新品种、新装备)的推广应用、团队合作、科学发展等内容;产业扶贫带头人及建卡贫困户培训,依托区扶贫办和村支两委,大力培养产业扶贫带头人和建卡贫困户,着力解决脱贫产业发展水平和贫困户自身发展能力。 上年度参训学员可在本年度参加本区同一层级不同类型的培训,或参加市级高层级的培训。但同一层级培训学员与上年重复率不超过8%。 (二)科学选择培训机构 按照“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和“一主多元”(专门机构+多方资源+市场主体)的培育体系制度要求,2020年万州区高素质农民培训工作采取重庆市农业广播电视学校万州区分校牵头,区农业农村委科教信息与装备科监督,区植保与果树站、区农经站、区农机研究推广站、区畜牧站、区多经站、区水研所等产业技术推广机构协同配合,基层农技推广机构、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产业协会、农业龙头企业、农民田间学校等参与的组织形式。 重庆市农业广播电视学校万州区分校职责:负责总体培训方案的拟定和承培机构的核定,负责教材资料的组织及结业证书的办理,负责学员、教师、教学计划等信息录入的指导、核定,负责总体档案的管理,负责资金的拨付。 产业技术推广机构(区果树站、区农经站、区农机研究推广站、区多经站、区畜牧站等)职责:负责遴选承培机构(根据遴选标准和本单位培训计划任务数)并制定培训方案,协助承培机构拟定教学班培训计划和教学活动的开展,协助承培机构录入及报送相关信息,负责教学班档案资料的审核,负责资金支出的审核。 承培机构(基层农技推广机构、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产业协会、农业龙头企业、农民田间学校等)职责:负责按照产业技术推广机构指定的培训任务和要求组织生源,负责教学活动的开展、教学班的管理并按期完成培训任务,负责按照有关要求及时填报、录入相关信息,收集、整理、报送相关档案资料,负责建立培训资金台账。 区农业农村委科教信息与装备科职责:负责培训过程的日常监管。 各承培机构具体承培任务详见附件1:《重庆市万州区2020年度高素质农民教育培训计划(任务)分解表》。 (三)严格实施模块化培训 培训机构要遵循农业农村部制定的高素质农民培训模块要求规定(详见附件2),坚持为产业发展服务和农民实用的原则,设计培训班课程。培训课程体系分为综合素养课、专业能力课、能力拓展课三类。综合素养课包括但不限于思想政治、农业通识、农业农村政策法规、文化素养等课程;专业能力课包括但不限于乡村治理、农业生产技术、农业经营管理、农产品营销、农产品质量安全、绿色发展等课程;能力拓展课由培训机构根据培训对象和培训目标自行设计。培训机构结合农时季节和农民实际情况,合理选择集中或分时段开展培训,积极开展线上培训或线上线下融合培训。 专业生产与技能服务型、产业扶贫带头人、建卡贫困户培训每班(期)不少于56学时(7天),其中集中培训约32学时(4天),分散实习实训(含参观交流和线上学习)约24学时(3天)。培训课时可根据专业特点作适当调整,但总学时不低于下限。 (四)落实高素质农民扶持政策 加强对参训农民的跟踪服务,创造有利于农民成长发展的政策环境,整合政策资源,引导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向高素质农民倾斜。鼓励高素质农民流转土地发展适度规模经营,优先承接进城落户农民退出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加大融资担保力度,鼓励农业信贷担保公司面向高素质农民开展符合规定的信用贷款担保业务;支持高素质农民参加多种形式的展览展示和技术技能比赛;在产业发展、生产服务、营销促销、专业合作、资金合作、股份合作等方面开展联合与合作;创造机会条件,让参训农民跨区县跨省区交流,拓展理念视野。 一是举办或组织参与农民技能大赛;二是评选最佳高素质农民;三是对本地从事农业生产有示范引领的高素质农民给予重点扶持;四是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进行后续指导管理服务,包括跟踪培训、技术指导和经营管理等服务;五是组织学员积极参加中高职学历提升教育。 三、项目资金及主要用途 项目总投资88.15万元,由区财政统筹。其中: 1.高素质农民培训86.5万元,主要用于:培训的教材资料(含自编教材《万州区农业技术指导手册》)及学习用品费、班主任和辅导员补助费(每个教学班班主任、辅导员各1名,每人每天补助100元)、学员伙食、交通补助、培训场地租金、区集中培训住宿费等;实地实训的基地及培训材料等费用;外出参观交流的讲解费、交通工具租用费、食宿交通费等;在线学习培训费等;聘请教师的授课费(按渝财行〔2017〕49号:副高级每学时最高不超过500元,正高级每学时最高不超过1000元,每半天不超过4学时)、食宿交通费等。 承培单位资金划拨:由区农广校统筹核定,扣除统购教材费(50元/人)后,产业扶贫带头人按培训人数×900元/人,专业生产技能服务型、建卡贫困户按培训人数×700元/人划拨各承培单位。 2.项目管理费1.65万元 主要用于培训调研、师资培训、工作会议、交流学习、信息宣传、档案建设、绩效考核、技术职称评定、资金审计、工作督导(交通、生活)、线上培训服务指导费、农民体协相关培训及活动等支出。 四、工作进度安排 2020年10月15日前,开展农民教育培训调研,编制万州区高素质农民教育培训工作方案,报市农业农村委科技教育处备案; 2020年10—11月,全面推进高素质农民教育培训,工作进度情况按照要求报送市区农业农村委; 2020年12月,完成培训、技术职称评定和档案管理等任务,建立后续跟踪服务、政策扶持机制。向市区农业农村委报送农民教育培训典型案例推荐材料和工作总结,接受上级部门的培训检查和绩效考评。 五、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建立由区农业农村委牵头,区财政局、区发改委等部门协调推进的工作机制,区农业农村委负责农民教育培训管理及日常工作统筹协调,区财政局负责项目资金拨付和监管。加强督查指导,及时解决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确保培育工程全面完成。同时强化区农广校与区农经站、区畜牧站、区多经站、区植保与果树站等机构的资源整合力度,形成合力推进的工作格局。 (二)强化绩效考核。全面落实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考核中的农民教育培训指标和《重庆市乡村振兴战略行动计划工作考核》中关于农民教育培训的目标任务,要按照“谁使用、谁负责”的原则强化项目资金监管,确保资金使用效益。依托“全国农业科教云平台”和“云上智农”,对培训教师、培训基地、培训班组织和培训效果进行线上考核,考核结果将与2021年任务分配挂钩。 (三)强化基础支撑。推进农民教育培训基地建设,着力打造一批区、市级优质基地,加强教育培训师资库建设,遴选推介一批高水平名师,优先聘请优秀教师授课。认真落实农业农村部科技教育司的要求,按照“规范、先进、实用”的原则,由区农广校根据上级相关要求统一择优选用、建设高质量通用教材和专业教材。 (四)强化培训管理。区农广校和科教信息装备科要进一步加强督导与监管,全面落实农民教育培训第一课。各承培机构要认真制定每期培训方案,合理安排培训时间,及时上网填报学员培训信息,规范整理培训档案,特别要完善建卡贫困户学员的培训信息,准确反映建卡贫困户参加培训和发展产业的情况。 (五)强化宣传引导。区农广校及委属相关部门,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等传统媒体以及网络、微信、微博等新媒体,加大宣传力度。通过树标杆、立典型、讲经验、推模式,把示范引领作为推动工作的重要抓手,及时总结农民教育培训工作中的好做法、好经验,努力营造良好氛围。
附件1:万州区2020年新型职业农民培训计划(任务)分解表 2:高素质农民培训模块要求 附件1: 重庆市万州区2020年度高素质农民教育培训计划(任务)分解表
单位:人
|